省呗和借呗哪个更安全?
省呗跟借呗这两个产品放在一起比意义不大。
省呗主要是可以帮你代还信用卡,借的款直接到的信用卡中,借呗借的款可以到你的借记卡中。
借款的周期也不同,省呗的借款周期分为3个月、6个月、12个月,借呗可以按天来借款也可以按月来借款。
关于利率这块,省呗要比借呗整体上低一些,省呗大概是年化利率10%-13%,借呗根据具体的借款周期费率不同。
具体的你可以对比一下吧。
我觉得都蛮靠谱的。因为我个人经常会用***,所以一直都在用省呗app还***,缓冲还***的压力,利息比银行低,还款及时,操作也方便。省呗也获得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***认证,并顺利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,所以我觉得它很靠谱。借呗是支付宝推出的贷款服务,也靠谱,就是借呗代还***,分期利息比较高。所以代还***我一直用省呗。
代还***业务是指***用户在获较低利率之后通过A先行结清B银行***账单,然后还款给A金融机构的过程。低息代还***的业务模式在美国、新加坡等金融业开放发达的国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,发展得非常成熟。而我们国内低息代还***的业务模式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,其中来自深圳萨摩耶金服的省呗,算是首家将低息代还***引进国内互联网金融市场并已取得成功的金融产品。
由此不难看出,代还***业务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就是低息(低于银行年化18.25%分期利率),萨摩耶金服旗下的省呗是国内首家成功践行代还***业务的金融平台,业界口碑一直不错,省呗比较明显的特点是直接为用户偿还***.
而借呗是支付宝推出的一款***服务,根据用户芝麻信用分,可以申请1000-300000元不等的***,直接放款至支付宝余额或者银行借记卡。***日利率是0.045%,随借随还。
所以省呗跟借呗的用途区别还是蛮大的。而且2017年年初,省呗已成功获得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***认证,这标志在信息安全方面,已经达到了国有四大行的级别。所以安全方面不用担心。我个人经常用省呗,借呗倒是没开通过,因为也没有现金***的需求。
省呗是由深圳萨摩耶金服开发,专业做***跨行账单分期业务的金融平台。怎么说呢,在美国,代还***的业务已经发展较为成熟,但是在我国,也仅仅是刚起步,市场刚刚兴起,用户习惯正在培养,这些***平台与银行的合作也刚起了一个小头,大部分银行还处于观望阶段,和国外相比,***跨行账单分期业务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。
正因为刚起步,所以用户信任度低,安不安全这一问题也会经常被提及。不少用户会觉得不安全,是因为注册审核这些平台的时候,被要求提交身份证、银行卡等一堆个人资料,觉得自己的个人信息没有保留。但其实可以很负责任的说,使用省呗这种代还***的平台风险不大,毕竟是你跟平台借钱,平台还怕你不在乎个人信用拒不还钱呢。
由于个人使用习惯,我接触过省呗,用户体验感不错,就一直保留着省呗APP,也懒得去研究其他类似的APP。
一、省呗能代还***,分期利率却是比银行低不少,省呗为用户提供平均利率13%的借款,远低于银行***最低还款利率18.25%。;
二、操作方便、到账及时、额度够用,省呗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分析,信用高的用户能获得越高的额度更越低的还款利率。
从这两点看,省呗基本满足我对这类型APP功能的预期,所以不强求其他,毕竟任何买卖都要有利润空间,不然这些平台该改名慈善公益了。
而且省呗在安全方面也过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***认证和ISO27001的信息安全认证,因此也获得了中信资本、达晨创投等知名风投的青睐(今年B轮中信领投融了大概一个亿),整体来说资质实力都属上成。
而借呗,是[_a***_]金服推出的一个***服务,按照***分数的不同,用户可以申请的***额度从1000-300000元不等。借呗的还款最长期限为12个月,***日利率是0.045%,随借随还。但从百度百科介绍可以看出,利率不低,而且最新的借呗百科显示:2018年1月9日,或因涉杠杆过高并违反央行相关监管规定,主动关闭了部分用户账号,以控制借贷余额。
虽然省呗跟借呗为大众提供金融服务的维度不一样,但是就我个人而言,更偏爱用省呗代还***,偶尔周转一下***账单即可,利息也不高,这样就足够了。
我觉得都蛮靠谱的。因为我个人经常会用***,所以一直都在用省呗APP还***,缓冲还***的压力,利息比银行低,还款及时,操作也方便。省呗也获得了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***认证,并顺利通过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,所以我觉得它很靠谱。借呗是支付宝推出的***服务,也靠谱,就是借呗代还***,分期利息比较高。所以代还***我一直用省呗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onlinetubbe.com/post/10843.html